
国怀家只有一台小电扇,国怀屋里床上的凉席还是亲戚送的。挥汗如雨地读书,国怀终于考出好成绩。
开栏的话
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,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,来自贫困家庭的考生又将因为高昂的学费,徘徊于社会和学校之间。鉴于此,由市民政局、市慈善总会和厦门日报社主办的“慈善助学在行动”正式启动,市慈善总会将携手爱心企业和市民,资助我市600名优秀的贫困高考生。本报也将采访部分求助的优秀学生。
这两天曾国怀一家人都非常高兴,因为高考成绩公布了,国怀考了642的高分,在同安一中高三年年段排名第八。欣喜之余,高昂的学费却让一家人很发愁。
国怀读理科,对电脑软件一直有兴趣,原来想报华中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,但是一万多元的学费,把他和家人都吓坏了,只好放弃。后来,国怀填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器管理,虽然每年学费只有5000多元,但对国怀一家来说仍然是个天文数字。无奈之下,国怀拿起电话向市慈善总会求助。
昨日,在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记者来到位于同安区瑶头村的国怀家。从外表看,这是一栋三层楼的“小洋房”,里面却是“家徒四壁”,地板是最简陋的水泥地,墙上的红砖清晰可见。惟一像样的电器是十几年前买的一台彩电,连冰箱都没有。
“这是12年前盖的,只有客厅地板简单铺了一下。”国怀的父亲曾耀辉回忆说,那会国怀他妈还在,自己父母也还能帮忙干农活,生活也算殷实。可是好景不长,盖完房子的第二年,国怀的母亲就病倒了。“开始以为是胃病,买了些药回来吃,可是一直不见好。后来才查出是肝癌,发现时已是晚期,没过几个月她就走了。”曾耀辉告诉记者,为了给妻子治病,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,还向亲朋好友借了钱,到现在还欠妹夫一万元。
现在国怀的爷爷奶奶都年近八十,国怀和姐姐都还在读书,家里惟一的收入就是曾耀辉每天卖菜收入的20多元,勉强维持一家的生活。从初中开始,国怀和姐姐的学费主要依靠助学金,姐姐大学的学费是靠学校贷款和家里的贴补勉强凑上的。“即便没有申请到助学贷款,我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学去,不能误了孩子的学业。”曾耀辉坚决地说。
采访期间,国怀一直很腼腆。他告诉记者,父亲太辛苦了。这个假期他想去勤工俭学,贴补点家用。国怀和姐姐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,种水稻、拔花生样样在行,很少出去玩,上大学将是他第一次出远门。
“母亲离开我们时,我才上小学三年级。现在最大的回忆就是有一年的‘六一’,她带我和姐姐去书店买书。”国怀说,母亲一直希望他们姐弟俩好好读书。“我很想告诉她我考得不错,如果她还健在一定很欣慰。”国怀双眼湿润了,低声地说。
文图/本报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陈元朝 李想
贴心提醒
申请对象:被本三线以上(包括本三线)学校录取的我市高考贫困生。
申请条件:①孤儿或单亲家庭子女,家庭经济特别困难;②经济困难的优抚对象子女;③家庭遭遇突发事件或家庭主要成员患重大疾病,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子女;④民政部门确定的“低保户”家庭子女或抚养人是双下岗职工,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边缘的困难户。(以上满足其一即可)
同时,申请者应是当年未接受政府或其他类似组织同类项目资助,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参加岗位助学活动。
咨询电话:2046550、2916991(市慈善总会)。